——本期视点——
(阅读提醒:请按页码提示,进行阅读。)
·目 录·
▶国家卫健委鼓励各地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5000万个耗材降价
▶国家医保局公布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
▶安徽省药监局8月1日起启用涉企电子证照
▶华西妇幼数字医生发布
▶我国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
▶北京深化“三医”政策协同
▶河南省多举措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医保局关于医用耗材集采中选(接续)结果落地采购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互联网药品医疗器械信息服务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实施“AI+制造”行动
----本期内容----
▶国家卫健委鼓励各地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创建目标上,《方案》明确,通过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地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和优化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顺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创建标准上,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包含党政重视,部门协同;政策支持,推动有力;固本强基,优化提升;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完善支撑,加强保障;群众认可,评价良好6个方面。(中新经纬)
▶5000万个耗材降价
近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关于做好针灸针公立医疗机构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执行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本轮覆盖江西全省的针灸针集采,将于2025年8月1日零时起执行中选结果,采购货款实行医保基金与供货企业直接结算。据统计,此次集采共计10家企业顺利中标,中选价格从0.08元-0.15元不等。根据企业分量列表,此次针灸针集采的总协议采购量约为5906个,江西针灸针市场即将迈入新的价格周期。针灸针等中医针具的技术门槛偏低,行业长期处于“小散乱”的格局。由于价格不高,且市场主要品牌均为国产,过去仅小范围开展过带量采购。基于集采扩围以及国家振兴中医药的愿景,大规模中医针集采正接踵而至。(新浪财经)
▶国家医保局公布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的通知。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智能监管改革试点的通知》工作安排,经定点医药机构自愿报名、各省级医保局推选、国家医保局筛选,确定试点地区92个(其中天津、河北、山东、海南、贵州、青海、宁夏为全省域范围内试点)、试点定点医药机构359家。各省级医保局用好国家医保局分批次公开发布的智能监管“两库”规则及其知识点,做好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工作。一方面,推动智能监管“两库”在定点医药机构自建事前提醒系统中落地应用,将试点定点医药机构建设成为国家医保局“两库”开发建设、公布公开的“试验田”,以及自查自纠的“标杆”。另一方面,推动全省智能监管子系统应用成效提升,实现监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减少使用医保基金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使“两库”公开、智能监管成为定点医药机构主动合规的有效途径。(澎湃新闻)
▶安徽省药监局8月1日起启用涉企电子证照
近日,安徽省药监局发布《关于启用第一批电子证照的公告》,明确自2025年8月1日起,正式启用第一批8项行政审批涉企电子证照,通过数字化改革为企业办事“减负提速”,进一步提升药品监管领域政务服务效能。《公告》规定,纳入电子化管理的证照涉及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生产、化妆品生产、医疗机构制剂以及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等8项行政审批事项。电子证照包含正本、副本、附页及变更记录页,涵盖2025年8月1日之后的所有审批信息,实现审批事项全流程数字化记录与管理。(安徽省药监局)
▶华西妇幼数字医生发布
近期,第四届华西妇幼国际会议开幕式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发布了“华西妇幼数字医生”。华西妇幼数字医生聚焦妇幼专科进行深度耕耘,依托“华西数医大模型”,快速迭代原型。医生通过主动知识管理向分身传递临床经验,同时从分身的数据分析中获得新的认知,形成闭环的知识迭代,通过深度“共智协同”,实现真正意义上人机融合。基于预训练的“华西数医大模型”、个性化知识图谱及多智能体协作,华西妇幼数字医生可以实现医生知识的智能复制与倍增,通过主动问诊、智能诊断、检查治疗推荐、多模态感知、长期疾病管理等多重能力,自主生成辅助诊疗方案,助力医生提高诊疗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漏诊误诊风险,并为患者提供全流程连续、精准的医疗服务。(四川发布)
▶我国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和生育支持措施的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刘娟介绍,国家医保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生育家庭。一是着力扩大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全力推动用人单位职工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应参尽参,持续指导地方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二是着力提升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生育医疗费用实现了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的全周期保障。三是着力拓展保障内涵。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兵团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2024年已有超100万人次享受待遇。四是着力优化管理服务。优化“出生一件事”,探索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参加基本医保,实现“出生即参、待遇即享”。(南方网)
▶北京深化“三医”政策协同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推动由一位市委常委、副市长统一分管“三医”工作,每年召开全市“三医”联动工作会,每月调度“三医”领域重点工作,深化“三医”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在政策协同方面,医疗、医保、医药同向发力,推动了儿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重点改革落地实施。在信息联通方面,建立了“三医”部门数据共享机制,规划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三医”领域59个信息化应用场景,建设“京智”三医联动平台支撑科学决策。在监管联动方面,研究建立“三医”协同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体系,形成整合集成、标准统一、相互衔接的监管格局。(封面新闻)
▶河南省多举措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从河南省药监局获悉,该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药品监管改革创新服务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4个方面24条重要改革举措,进一步深化药品监管改革创新,为提升医药产业合规水平、激发产业创新发展活力提供有力支撑。《实施意见》提出争取国家药品监管改革试点、提升创新药械临床试验质效、推动仿制药稳步发展、依托技术支撑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协同搭建创新药械研发转化平台等一系列新举措,全力服务创新药械研发上市,培育发展医药新质生产力。主要内容包括积极争取国家药监局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跟进争取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推动国家药品审评审批改革重大部署在河南先行先试,助力赋能创新产品研发上市。(郑州日报)
▶海南省医保局关于医用耗材集采中选(接续)结果落地采购的通知
近日,海南省医保局为开展好各批次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落地、到期接续等工作,明确相关政策执行要求,给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预期,做好中选(接续)结果落地执行前准备工作,将有关事项进行通知。安徽联盟2024肿瘤标志物体和甲功体外试剂、广西联盟中医针具类、浙江联盟起搏器类和微导管等9个集中带量采购项目,原则上根据各联盟牵头省份的集采工作进度和海南省集采项目落地工作安排适时分批次在各个季度集中安排执行。根据《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相关医用耗材集采采购周期届满后接续采购工作的通知》,相关医用耗材集采采购周期届满后,如未开展新一轮的集采报量工作,自动延长采购周期一年,中途如遇国家或我省加入的其他省际联盟开展该品种集采工作,则按新开展集采结果执行。(海南省医保局)
▶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互联网药品医疗器械信息服务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互联网药品医疗器械信息服务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旨在规范互联网药品、医疗器械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工作,明确备案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征求意见稿对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备案条件、备案程序、信息变更及备案注销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公众可通过指定渠道提交反馈意见,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30日。(界面新闻)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实施“AI+制造”行动
近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要求按照市委部署,实施“AI+制造”行动,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优化提升上海航空口岸物流通关效率;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并指出,必须把握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战略机遇,以AI驱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助力“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跃升。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并指出,高端医疗器械迭代升级速度日益加快,要放大创新策源的研发优势,聚焦重点产品方向,集中力量攻坚,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要持续推进“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加速,推动审评审批再提速,支持创新器械产品入院、进店、上网、下社区。(上观新闻)